close


       時間得回朔到二.三十年前,當時的我還是個毛頭小孩,父母親在北港朝天宮廟口做著小生意,每天從農曆新年開始,北港就進入進香旺季,各地來進香的陣頭.絡繹不絕,聲勢最浩大的就屬大甲鎮瀾宮,每次一來生意就沒辦法做了,因為人實在太多了,先是汽車隊在來是機車隊.腳踏車隊,最後是人數眾多的香客,廟口是擠得水洩不通,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絕不過分。



      父母親總會跟我說大甲媽跟北港媽有多久的淵遠,不僅僅是媽祖,就連來進香的人也都跟北港人有著幾十年的友誼,而北港人也為這些虔誠來進香的信徒提供了最大的服務,不但騰出空屋或是房間讓這些人過夜休息,也跟著一起吃素,直到隔天拜完天公開葷,媽祖回程時更是油飯肉粽,乾糧蔬果,只怕人家帶不走,一包包的往香燈腳手上塞,我總是會問為什麼就是對他們特別不一樣呢..長輩的回答是,因為他們從大甲一路用的(走)來非常辛苦,所以要幫他們加油打氣,多給點食物萬一半夜在路上肚子餓了,才有得吃。小孩子不懂得用走路來進香有多偉大,因為我們去學校上課,或是去糖廠玩也都是用走路的,但是因為父母親的態度,在心中還是會升起一種油然敬佩的感覺,因為走很遠的路的來進香,當然父母親也會帶著香燭金紙跟著的一起來進香的大甲友人一起去拜大甲媽,不僅求得平安也聯繫了感情。



     印象中大人去廟理拜拜次數並不多,過新年時去一次,為的是求新的一年全家平安健康,萬事如意,然後大甲媽來了,也去參拜一下,然後是三月十九二十北港繞境,要去犒賞軍兵,二十三媽祖生日,要去祝壽...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特別,毫不起眼的團體,人數不多,也沒有陣頭,但是每次來總會引起廟口商家的騷動,一群人爭先恐後的去追逐這頂神轎。小孩子總是愛看熱鬧,就跟著到處跑,從沒想過這頂小小神轎理坐的神明,竟然會在日後讓我每次想起他就熱淚盈框,感動不已。



       那應該是在媽祖誕辰之後的一個早上,通常這個時候已經不會有進香團了,因為大家都趕著在媽祖誕辰之前來割火回去,以便在三月二十三日那天慶賀媽祖生辰,不是進香期的北港非常安靜,在經歷了三個月的忙碌之後,連生意人也都累了,路上的攤販明顯減少許多,大街上安安靜靜的,突然遠處傳來一聲聲鑼響,我好奇的往街尾看去,通常進香團都會從中山路的最尾端過來,在大街上浩浩蕩蕩的前進,可是我卻只聞鑼聲不見人影,可鑼聲也沒停,慢慢由遠而近,而且越來越急,越來越快,就在我發呆的下一秒中,忽然發現一頂小神轎,從諸元醫院旁的小巷子冒了出來,四人抬的小轎很少在北港廟口發現,而且這頂轎子還不到一個大人高,前面也只有一面小鑼引導著,只見廟口商家騷動了起來,好像發現了什麼新鮮事,大家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正當我覺得奇怪時,老爸說了:是白沙屯媽祖耶!怎麼今年這麼晚啊!你先看一下攤子,我回去叫你媽準備牲禮等等去拜媽祖。準備牲禮?這是怎麼回事!這頂小神轎怎會讓廟口商家如此興奮,怎麼會要突然大費周章準備牲禮呢?這一連串的疑問,在心理一直打轉著,爸跟我說:白沙屯在苗栗的鄉下,比大甲還遠,而他們香客雖不多,卻也都是用(走)的來,而且這媽祖跟別的媽祖不一樣,他是有神力的,我還在想:哪有什麼神力啊,還不都是那些...。直到當天晚上媽祖回駕後,一個從未有過的事件,改變我對神明的看法,這件事一直影響到日後的我.....



       說感動其實並不是有哪些特別的事,一般廟口的故事,除了從長輩裡聽來的神蹟,就是一些到處都有的傳說,從小在廟口長大,乩童神明看多之後就會相當麻木,也不能說是近廟欺神,只是有的真是非常離譜,像有一次我見過一個聲勢浩大的進香團,祂的乩童非常神勇,坐釘床,吞火球,身上還砍得血肉糢糊,令人望而生畏,進到廟裡之後,就看他想要從大殿的香爐中間跨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雖然這天香客不多但是香爐也是熱得發燙,想從中間跨過談何容易,只見他先是左右兩邊探了幾下,再往後退,然後助跑,往上一躍,雙手抓住香爐兩邊的龍柱,腳踩上香爐邊,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慘叫一聲,就看他硬聲聲的跌了下來,一陣燒焦味馬上傳了過來,只見他雙手雙腳都起了水泡,整個人就屈捲在香爐旁,雌牙裂嘴,也不敢叫出聲,讓人看了好心疼。也因如此對於宗教民俗活動,我總是抱著存疑的態度,畢竟許多神跡都是信徒的口耳相傳,那些神明如何顯赫,如何使去參拜的人飛黃騰達...種種耳語,對我來說都是聽過就算了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他的發達是因為拜了某位神明才有今日種種,所以那些所謂的神蹟早就見怪不怪了。



        這天晚上白沙屯媽祖回駕,信徒也不算多,又是用走的來,來匆匆去匆匆,當然不能帶很多東西,因為沒有什麼生意,所以也早早準備收攤,這時鑼聲又從廟內響起,媽祖準備回駕了,這陣仗比起一般的進香團聲勢小了許多,更別說是用走路來的大甲媽了,可是奇怪的事,媽媽居然要跟去送行?原本家中就都是虔誠的媽祖信徒,送送媽祖也沒啥希奇,只是那麼多來進香的有名廟宇不送,偏偏送這頂小轎,這就讓我有點不解了,反正小孩子有耳無嘴,做事就對了也不敢問,趁著大人不在家,又提早下班,趁這機會趕快拉著隔壁的阿雄去廟旁玩紙牌,沒想到還沒開始,又聽見鑼聲由遠而近,慢慢的朝廟口來,轎子過廟門而不入,直直走入菜市場陰暗的小巷,我又愣住了,這次沒有傻很久,我決定跟去看看,跟著小轎走入早已休市菜市場,市場裡雖有住戶,卻都是住在靠近大街的前半部,後半部冷冷清清的市場裡只有剛剛沖洗過地板留下的水漬,不急不徐鑼聲,交錯在根本不會有人在的陰暗市場裡,小轎子從市場後門鑽了出來,慢慢的停在市場後面的一家門口寫著蔡復興的門前,小轎子輕輕的搖晃著,小鑼也有一下沒一下的敲打著,慢慢的轎子晃動的幅度加大了,轎子晃得越利害,鑼聲就越急促,突然這時候從蔡復興裡面衝出了一個睡眼惺忪手持香旗的香燈腳,只見他一下子就跪在小轎前面。口中念念有詞,朝神轎不斷磕頭,這時神轎才回過頭,繼續前進,只是這次不走菜市場了,走的是鎮內往北方的小路,那位香燈腳一邊整理著衣服一邊說,由於走得太累,所以就自己睡在旅社裡,睡得不醒人事,同伴也忘了叫醒他,還好媽祖有回來叫醒他,不然就麻煩了,這麼遠的路自己一跟人要怎麼走回去啊....。聽到這些話頓時我腦中一片空白,眼淚不由自主流下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媽祖啊!沒有龐大陣頭的導引,確能讓我的父母親虔誠的膜拜,沒有當地人的帶領,卻能穿過陰暗的市場,找到一家不起眼的小旅社,叫醒裡面跟著祂一步一步走來北港進香的香燈腳,祂怎會知道這麼許多呢?這就是父母親口中的神蹟嗎?



        後來從老一輩口中也陸陸續續聽到一些白沙屯媽祖的神蹟,但事實上讓我感動的不是神轎沒人帶路穿過菜市場,或涉過濁水溪,還是進出寬度比轎子還要小的門,而是夜深人靜裡找到小旅社,叫醒沒跟上腳步的香燈腳的那份心,彷彿祂一雙眼睛看顧著所有香燈腳,而你跟隨著祂可以完全放心,因為他隨時隨地注意著所有的香燈腳的一舉一動,在有困難時可以伸出祂的手,照顧到你,讓你脫離困境的感動,這不就是所謂的循聲救苦的最佳寫照嗎!在往後的日子裡只要是白沙屯媽祖來,有時間我就會去送行,而也會不斷的看到祂在尋找失散香燈腳,或是照顧不良於行的老人家的故事,別的神轎是香客在後面簇擁著神轎前進,祂卻是把香燈腳趕到前面,隨後壓陣點名以免有人落隊,都是神明,行徑去大不相同,每一次都讓我想到就感動莫名。所以---跟著媽祖走安啦!到哪都沒有問題,祂隨時看顧著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港阿義之南北管 的頭像
    北港阿義之南北管

    北港阿義的部落格

    北港阿義之南北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